1、目的
對生產和服務過程進行有效控制,以確保滿足顧客的需求和期望。
2 、適用范圍
適用于對產品的形成、過程的控制和確認、產品的防護及放行、產品交付和交付后的活動、標識和可追溯性等。
3 職責
3.1辦公生產科負責生產計劃的制定和生產調度,負責產品標識的管理;指導車間進行生產和過程控制,負責生產設施的維護保養,產品的防護, 對實現產品符合性所需的工作環境進行控制。
3.2總經理負責《生產計劃》的審批,負責設施采購的審批。
3.4供銷科負責產品的交付及售后服務工作 。
3.5 質技科負責產品的驗證、編制相應的工藝規程、必要的作業指導書。
4 程序
4.1獲得規定產品特性的信息和文件
4.1.1對特殊過程應編制作業指導書,其他情況下必要時應編制作業指導書。
4.1.3生產計劃
a)辦公生產科根據生產信息,如供銷科簽訂的合同信息,考慮庫存情況,結合車間的生產能力,根據生產要求制定相應的《生產計劃》,經總經理批準后,發放至相關部門作為采購、生產的依據。《生產計劃》需進行修改時,應進行重新審批。
a) 車間負責人根據《生產計劃》安排生產,填寫《領料單》向倉庫領取所需
物料;并統計每天生產情況,填寫《生產日報表》。辦公生產科根據完成情況,作為制定下一個生產計劃的參考。 4.2過程確認 4.2.1生產流程
4.2.2 特殊過程: 熱處理 澆鑄
對此類過程應進行確認。確認的方法:首件定型,過程參數確認。 對特殊過程的控制要求: a) 操作人員需經培訓合格后上崗 b)使用適宜的設備 c) 作業指導書, d) 記錄過程參數
e)再確認:按規定的時間間隔或當生產條件發生變化時(如材料、設施、人員的變化等),應對上述過程進行再確認,
4.2.3標識和可追溯性控制
辦公生產科負責對產品標識、狀態標識的管理, 各相關部門負責所屬區域內產品的標識,
4.2.4產品標識及可追溯性
a)、標識方法:生產現場以標牌 、產品本身的標識、區域標識
b)、在有追溯性要求時,對產品予以唯一性標識;
C)檢驗狀態標識為:合格、不合格、待檢、待定四種狀態;填寫在相應的檢驗記錄上作為檢驗狀態標識;
4.3產品防護
4.3.1對于產品從接收、內部加工、放行、交付直到預期目的地的所有階段, 應防止產品變質、損壞和錯用。
4.3.2應針對顧客的要求及產品的符合性對其提供防護,應包括標識(包括運輸標記)、搬運、包裝(包括裝箱)、貯存和保護(包括隔離)等。
4.3.3產品搬運的控制 產品所在現場的負責人根據產品的特點,配置適宜的搬運工具,規定合理的搬運方法,應考慮: a)不得破壞包裝,防止銳器磕碰、碾壓、產品散落; b)應按照包裝外標識的要求進行搬運;保持搬運通道通暢;搬運過程中注意保護好產品(包括外包裝標識),防止丟失或損壞; c)使用設計規定的搬運工具進行搬運 。
4.3.4包裝控制 a)辦公生產科負責或按顧客要求確定包裝材料、方式和要求。 b)車間包裝工在包裝過程中應注意核對產品合格狀態標識,保持產品包裝外觀清潔、完整,包裝后加上正確的標識。
4.3.5貯存控制
a)供銷科負責編制《倉庫管理制度》,規范倉庫的管理,按規定碼放,對有貯存期限要求的物品,要明確標識有效期,保證先入先出。 b) 倉庫要防止漏雨,保持干燥、衛生。 c) 倉庫應配置適當的設備(消防器材等),以保持安全適宜的儲存環境。 d) 所有貯存物品應建立臺帳,倉庫每月定期盤點,做好帳務清理,保持帳、卡、物一致;倉管員應經常查看庫存物品,發現異常及時通知供銷科和辦公生產科確認。
4.3.6交付控制
a) 供銷科負責對提供運輸服務的供方進行評價,并對其每次運輸質量進行記錄(顧客自行提貨除外),可行時供銷科應與運輸供方簽定合同,以確保運輸過程中的產品質量。
b)合同要求時,本公司對產品的保護要延續到交付的目的地。
4.4產品交付后的活動
4.4.1供銷科負責產品的服務工作:
a)負責組織、協調產品的服務工作;
b)負責與顧客聯絡,妥善處理顧客投訴,負責保存相關服務記錄;
c)負責對顧客滿意程度進行測量,確定顧客的需求和潛在需求,執行《顧客滿意程度測量程序》;
d)建立顧客檔案,詳細記錄其名稱、地址、電話、聯系人及訂購每批產品的型號規格和數量;整理了解顧客的定貨傾向,及時做好供貨準備;
e)利用與顧客的交往,主動向顧客介紹本公司產品,提供宣傳資料,解答顧客提問。每年派出市場調研人員,及時掌握市場動態和顧客需求的動向。
4.4.2咨詢服務
對顧客面談、信函、電話、傳真等方式的咨詢,供銷科由專人解答記錄,暫時未能解答的,應詳細記錄并會同相關部門研究后予以答復。
5 相關文件
5.1《產品實現過程的策劃程序》。
5.2《與顧客有關的過程控制程序》。
5.3《文件控制程序》。
5.4《設施和工作環境控制程序》。
5.5《過程或產品監視和測量控制程序》。
5.6《顧客滿意程度測量程序》。
5.7《采購控制程序》。
5.8《倉庫管理制度》。
5.9《產品標識和可追溯性規定》
5.10《模具管理和防護規定》
6 記錄
6.1《生產計劃》。
6.2《生產日報表》。
6.3《領料單》。
6.4《顧客滿意程度調查表》。
6.5《進貨驗證記錄》。
6.6《成品檢驗記錄》。
6.7 《生產監控記錄》
6.8 《配比單》
來源:百鑄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