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資訊
1、工信部:上半年鋼鐵、建材行業利潤分別增長89.7%、45.5%
工信部新聞發言人黃利斌表示,上半年,原材料工業持續好轉,鋼鐵去產能深入實施,防止“地條鋼”死灰復燃,合規先進產能有序釋放,上半年增加值增長4.1%,同比加快1.2個百分點;前5個月實現利潤增長43.8%,其中鋼鐵、建材行業利潤分別增長89.7%、45.5%;二季度鋼鐵行業產能利用率達到78.5%,同比提高2.8個百分點。上半年高技術制造業投資同比增長13.1%,快于全部制造業投資6.3個百分點;完成工業增加值增長11.6%,快于整體工業4.9個百分點。
2、農村基建多項重點工程將啟動
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將成為未來一段時期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一項重要工作。記者日前采訪多位專家獲悉,我國將圍繞農村的物流、水利工程、能源、公路、新一代網絡建設等多個領域開展基礎設施建設重大工程。
3、今年前5個月鋼鐵行業利潤達1526億元,同比增1.15倍
在7月24日舉行的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工業和信息化部新聞發言人黃利斌稱,化解過剩產能的舉措有力地推進了產業結構調整優化,使行業步入良性發展軌道。他以鋼鐵行業舉例,鋼鐵行業2015年盈虧相抵僅實現利潤526億元,而虧損企業虧損額就高達1398億元,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僅為0.81%;今年前5個月,該行業實現利潤達到1526億元,同比增長1.15倍;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上升到6.09%,同比提高2.83個百分點。
4、高杠桿國企集中在鋼鐵煤炭電力等行業
作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內容,去杠桿是防范化解金融風險、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經過一系列政策的共同發力,當前我國宏觀杠桿率上升勢頭明顯放緩,風險整體可控。
5、上半年物流業總收入為4.6萬億 同比增長9.5%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24日公布數據顯示,上半年,物流市場規模穩步增長,物流業總收入為4.6萬億元,同比增長9.5%,增速比一季度提高1.3個百分點。
6、財政部:1-6月國有企業利潤總額同比增長21.1%
財政部消息,1-6月,國有企業經濟運行態勢良好。償債能力和盈利能力比上年同期均有所提升,利潤增幅高于收入10.9個百分點,鋼鐵、有色、石油石化等行業利潤大幅增長。1-6月,國有企業利潤總額17176.3億元,同比增長21.1%。其中,中央企業11134.1億元,同比增長18.6%;地方國有企業6042.2億元,同比增長26.0%。
國際資訊
1、日本央行或維持貨幣政策基本不變
知情人士透露,日本央行可能會在下次政策會議上維持現有貨幣政策的框架不變,盡管其面臨銀行的抱怨。據悉,官員們正在對一些微調舉措進行研究,比如提高10年期國債零收益率目標的靈活性,但由于通脹疲軟,不會導致根本性的政策轉變。
2、花旗集團:下半年全球煤炭或供不應求
花旗集團分析師預測稱,全球海運煤炭供應將在今年下半年極速縮減,這主要是由于煤礦企業資本投入減少所致。據估算數據,下半年全球海運煤炭供應量約為4.77億噸,而總需求量達5.8億噸。這表明,煤炭供應量將無法滿足需求預期,且大約有3100萬噸的缺口。
3、俄國家杜馬通過石油業稅改法案 原油出口稅將降至0%
據俄羅斯衛星網,俄羅斯國家杜馬24日通過了石油業稅改法案。法案顯示,2019年至2024年底的6年間,原油出口稅將從目前的30%下調至0%;同時,2019年至2021年底的3年間,石油開采稅將有所上調。此外,有能力為俄羅斯國內市場提供優質汽油和柴油的煉油廠將享受稅收減免。此前俄副總理科扎克指出,預計未來6年,改革法案將為政府增加1.3萬億至1.6萬億盧布(約合200億至250億美元)的收入。
4、倫鋁漲至兩周新高 投資者關注供應面
LME期鋁收漲0.7%,報2084.50美元/噸,一度漲至2114美元/噸、創7月10日以來盤中最高。LME期銅收漲2.7%,報6295美元/噸,一度漲至6328美元/噸,創7月11日以來盤中最高。LME期鋅收漲2.4%,報2616美元/噸。LME期鉛收漲1.3%,報2161美元/噸。LME期鎳收漲1.5%,報13600美元/噸。LME期錫收漲1.2%,報19675美元/噸。
爐料動態
1、昨日唐山鋼坯報價堅挺
25日晨:昨日唐山鋼坯報價堅挺,150方坯國義、興隆3740,矩形坯3770,低合金坯3860
2、“美元牛”未完待續 大宗商品“熊”難了
在美元指數逐步攀高的壓力下,大宗商品市場成了搖擺不定的“墻頭草”,跟隨美元波動的行情明顯。今年4月中旬以后,美元指數升至90上方,同期商品指數先漲后跌整體回落超5%。業內人士認為,美元強勢可能繼續維持,大宗商品壓力仍在。
3、上半年全國煤炭市場供需基本平衡
今年上半年,全國規模以上煤炭企業原煤產量17億噸,同比增長3.9%;煤炭凈進口1.44億噸,同比增長12.6%;初步測算,全國煤炭消費量約18.9億噸,同比增長3.1%,實現了產需基本平衡。”日前,中國煤炭工業協會會長王顯政在2018夏季全國煤炭交易會開幕式上作主旨演講時說,從產能規模看,煤炭產能過剩態勢沒有改變。據介紹,2016年底以來,我國在推動煤炭去產能的同時,加大了新建煤礦核準和產能置換力度,一大批大型現代化煤礦陸續投入運營,產能釋放加快。綜合分析,目前全國生產煤礦產能每年40億噸左右,在建和改擴建煤礦產能每年11億噸左右(其中,已形成生產能力每年3億噸左右),進口2.5億噸左右,但與全國煤炭消費40億噸左右相比,煤炭產能過剩態勢沒有改變。
4、高杠桿國企集中在鋼鐵煤炭電力等行業
作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內容,去杠桿是防范化解金融風險、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經過一系列政策的共同發力,當前我國宏觀杠桿率上升勢頭明顯放緩,風險整體可控。
來源:中華商務網